近日,备受瞩目的上海市第十一届 “星光计划” 职业技能大赛汉语应用能力项目决赛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历经近一年的沉淀与期待,我校 3072401 班刘雨薇同学与 1052301 班李亦宝华同学组成的参赛团队,凭借扎实的汉语功底、出色的现场应变能力与默契的团队协作,从全市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大赛一等奖,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展现了我校学子卓越的汉语应用素养与职业综合能力。

精密部署:多部门协同,织密遴选网络
2024年12月,基础教学部接到参赛任务后,迅速组建由三名主辅导教师牵头、多名支援辅助老师组成的语文辅导团队。团队深入研读赛事宗旨与考查要点,结合我校学情,制定科学的遴选标准与时间安排,并发布报名通知。此次遴选采用“学生自主报名 + 教师推荐”模式,教务科、后保科、网信中心等多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及语文教师结合学生日常表现推荐人才,最终近70名优秀学生进入初赛。

科学遴选:九小时全流程,选出最优备赛者
2025年1月2日,历时近9小时的遴选工作在1号教学楼有序开展。中午12:30,近70名学生分两组进行笔试,以半命题作文考查写作能力,筛选出30人进入面试;14:00至18:30的第一轮面试,通过自我介绍、现场提问、观点评述,考核学生口语表达、应变与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了解其参训意愿;19:00 至21:00的第二轮面试,以个别交流结合班主任、任课教师评价,综合考量学生学习状态、团队协作与语文素养。最终,辅导团队经多轮商讨,从近70人中遴选出12位选手组成6支队伍,刘雨薇、李亦宝华所在队伍凭借实力成为种子队伍,0562301班刘韵琳与0552302班程思思组成的队伍通过抽签获决赛资格。

系统备赛:精准训练破难点,师生携手攻坚
1月3日,基础教学部完成选手信息汇总、初赛总结并上报教务科,随后协同组委会完成抽签。针对决赛“语言文化常识”“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综合实践”四大模块,辅导团队制定了阶梯式训练计划。通过校内笔试、即兴演讲等多轮选拔,选手们经历了严格训练。针对学生复述解说、即兴评述等薄弱环节,指导教师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结合数字化资源库,实现“精准滴灌”式教学。
尽管高强度培训与突发问题偶尔影响状态,但选手们始终不懈怠,辅导教师也精心设计差异化课程。“练习时能清晰发现不足,大家都会审慎应对。” 程思思回忆,“训练中要调整说话风格与语速,反复修改稿件、积累素材,既要让表达抑扬顿挫,又要保证逻辑清晰,压力大时就深呼吸后继续。”
反复训练中,清荷学子不断突破自我。刘韵琳表示,备赛时大家倾注心血,深夜练习与思维碰撞让大家对专业知识理解更深,更收获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默契与直面挑战的勇气,这些成长将指引未来脚踏实地、勇毅前行。

圆梦星光:荣誉见证成长,匠心点亮未来
决赛虽于年初落幕,但这份迟来的荣誉更显珍贵。刘雨薇说:“一年级就能参加市级大赛很荣幸,训练提升了我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让我在尝试与突破中遇见更好的自己。感谢学校各部门和老师的心血,也感恩同伴的支持,这段经历会永远激励我。”
李亦宝华表示:“比赛让我学到新知识,认识了新同学和老师。准备时间虽不充足,但罗孟君老师带我们做听力专项、王云杰老师梳理阅读思路、张淑珍老师模拟比赛场景,老师们的指导照亮了备赛路。赛前我忘带腰带,王老师用行李箱包带帮忙解决了‘大麻烦’。语文应用不是纸上谈兵,这些经历比一等奖证书更珍贵,是我往后的坚实底气。”

此次获奖,是学校“以赛促教”的生动实践。未来,我校将把“赛项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融入“传统文化、工匠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打造 “人文素养 + 职业能力” 双融通语文育人新模式,为培养“精语言、通文化、善表达”的新时代职教人才持续发力。
【供稿:基础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