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选赛战报:双赛项全面开花,实力学子闪耀赛场
在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数字素养大赛预选赛中,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交通路院区学子表现亮眼,共54名学生参赛,最终斩获12个全国决赛晋级名额及24项复赛三等奖,成绩斐然!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赛项
晋级决赛(6人):关务241汪心仪(一等奖)、蒋佳杰(二等奖)、钱婧雯(二等奖),金融241李翊暄(二等奖),会计241丁蒙蒙(二等奖)、周晶晶(二等奖)
复赛获奖(三等奖,6人):会计241冯浩然、王世文,会计242周天慧,金融241顾鑫圆,关务241陆怡菡、吕俊辉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赛项
晋级决赛(6人):会计241周晶晶(二等奖)、丁蒙蒙(二等奖),关务241汪心仪(二等奖)、蒋佳杰(二等奖),金融241李翊暄(二等奖)、顾鑫圆(二等奖)
复赛获奖(三等奖,6人):会计241王世文、蒋翁俊、冯浩然,关务241吕俊辉、郭熠尧,会计242周天慧
值得关注的是,汪心仪、李翊暄、周晶晶、丁蒙蒙、蒋佳杰五位同学在双赛项中均晋级决赛并斩获复赛奖项,展现了跨领域综合能力,成为本次赛事的“全能选手”。
集训方案:精准指导,强化实战能力
为全面提升选手实战能力,院区自2025年2月底至4月底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系统性集训,由指导教师刘丹全程主导,具体安排如下:
每日学习任务:刘丹老师通过微信群定时发布教学视频,内容涵盖数据分析工具(如Python、Excel)、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模型构建)等核心知识点。学生需按日完成视频学习,并提交学习笔记与代码作业,确保“学懂、练熟、会用”。
进度跟踪与反馈:刘丹老师每日检查作业完成情况,针对高频错题与难点在群内集中讲解,并一对一指导薄弱环节。
线上题库实战强化:通过督促学生大量刷题(如历年真题、模拟赛题),帮助学生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提升答题速度与准确率。
上机操作强化:要求学生在机房或自备设备上每日进行2小时实操训练,完成指定项目任务(如数据清洗、可视化图表生成、AI模型调优)。
强调“理论+实践”结合,确保技能熟练应用于决赛场景。
决赛安排:线上角逐,严控细节
根据大赛组委会通知,信息技术基础赛道决赛关键信息如下:
决赛时间:2025年5月24日至25日
竞赛形式:选手需登录大赛平台,全程开启摄像头,独立完成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赛项任务。
赛题类型: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处理复杂数据集,生成分析报告及可视化图表。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编写并优化AI模型代码,提交可运行成果。
评审规则:裁判组根据作品完成度、技术难度、创新性评分,按比例评定一等奖15%、二等奖35%、三等奖50%。
以赛促教:深化“岗课赛证”融合,培育数字时代尖兵
本次大赛是学院推动信息技术教育与行业需求深度接轨的重要契机。后续学院将总结赛事经验,优化“竞赛+课程+认证”一体化培养体系,将大赛真题融入日常教学;拓展校企合作,引入微软、金山办公等企业资源,共建“数字技能工坊”;为优秀选手颁发GLAD国际认证与行业实习直推资格,打通“以赛促就业”路径。
寄语决赛:剑指全国,再续辉煌!
预祝12名晋级学子在5月的决赛中勇攀高峰,以创新思维与精湛技术展现上海商学院学子的卓越风采!期待捷报频传,为校争光!


【撰稿:交通路院区 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