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防灾进课堂,安全意识传万家

发布时间:2018-05-07 发布者:

案例一: 5·12汶川地震

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达到9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

启示:吸取教训,刻不容缓地改善预防我国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体制和机制,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同时很多人员伤亡反应出平时缺乏有效的演练,因此缺乏应急能力和自救能力。所以学校和师生应该加强相应的教育,提高防灾能力。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远离灾害、幸福生活。

案例二:昆明9.26*件

事故发生在2014年9月26日下午2点30分左右,当时一、二年级的学生们正集体结束午休,从休息的楼层下楼返回教室。一名学生回忆称,午休室门口有两个长约3米的棉花垫,很多学生出于好奇,上前击打,致棉花垫翻倒在地,将一些学生压在下面。后面的同学不知道有人被盖住了,就踩了上去,同学们有的哭、有的喊、有的叫,现场一片混乱,由此引发事件。该学生称,当时现场有老师。根据事发的时候,据出来的学生的介绍,当时两点多钟的时候,有一批学生午休结束从2楼正往1楼走,他们有几个学生就在楼道旁边发现了这两个床垫,他们就有人就是去触碰这两个床垫,结果在触碰的过程中这两个床垫忽然就倒地,把学生就绊倒了,这时候后面还有正在下楼的学生,不断从三楼、二楼往一楼走,下面的学生绊倒后,上面的学生又继续往下走,这时候就造成了非常不幸的踩踏的事故。到当天下午5点,受伤学生已全部送往医院,其他学生也陆续被家长接走。

从1楼楼梯堵到5、6楼一位目击事发经过的二年级学生王嘉(化名)告诉记者,午休楼住有一、二年级各五个班的学生,每个班有50至60多人。学校午休后2点响起上课预备铃,学生们准备离开午休楼上课。她从5楼走下,当走到1楼出口处看到有5人在一张有床垫大小、黄色海绵垫子上玩闹,有的用脚踢有的用手打垫子,玩闹过程中后续下楼的学生被在宿舍楼道出口处玩闹的学生堵住。楼梯口较窄,无法散开。“有些同学赶着写作业,下楼时速度很快,几乎是跑着的”,不宽的楼梯道瞬间挤满了人,前面陆续有学生倒下,后面不清楚情况的学生又跑下楼,人群拥堵至5、6楼都无法动弹。哭声和喊声在午休楼的楼梯道里此起彼伏。

启示:公共*件的警钟一次次敲响,危险时时演绎,络绎的人生里,我们需要安全!安全重如泰山,尤其对于在校学生而言,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虚的,是飘渺的,是幻想的!因此,学校和师生要加强防范意识,并加强相关教育和演练,确保校园师生人身安全。

案例三:跳起接球跌伤引起的事故

在南京市某中学发生的一起事故。下午课外活动时,高一学生在大操场踢足球,学生王某踢得高兴,接一高球时,跳了起来,一不小心却跌倒了,后脑勺着地。同学把他扶起来,未见有明显外伤,王某也没在意,休息一会儿又接着踢直至下课。放学时,王某感到头晕,就打车回家了。到家后更感到头晕,便叫表哥给他吃一点药,又怕父母说他,特别嘱咐表哥不要告诉其父母。第二天 , 他仍到校上课,也没和同学说起头晕,下午有体育课,他又和同学一起踢球,踢着踢着,晕得更厉害了。此时老师才知道王某头一天摔倒的事,即将他送至附近医院 , 后又转至脑科医院,发现王某脑中积血很多,一面抢救,一面通知家长,但最后王某不幸死于脑积血并发症。

启示:课间课外大多处于教师的视线之外,学生容易做一些危险的动作,很可能引发事故。因此教师在平时班会以及其他班级活动中,应提醒学生提高警惕,学生也应该增强危险意识:课间活动要做到一讲安全,二讲文明;课间活动应尽量到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活动强度要适当,不做强烈的或具有危险性质的活动;活动方式要简便易行,注意安全;课间严禁进行篮、足、排等球类活动;值日生发现本年级学生不文明、不安全行为,应立即制止,必要时向教师反应;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不做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事情;一旦发生意外,及时与老师、家长取得联系。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