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表达性艺术 心理健康教育展示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举行

当艺术与心理相遇

发布时间:2019-12-12 发布者:

2019年12月6日下午,由上海学生心理发展中心指导、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中职心理专委会主办、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承办的 “触摸艺术,对话成长----表达性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展示”活动在我校陆家浜陆校区举行。上海学生心理发展中心沈之菲副主任、上海市中职心理专委会王云玺主任、骆敏副主任、屈银娣副主任、颜苏勤秘书长、上海市中职德育专委会秦德英秘书长、上海市各中职校分管校长、心理老师及部分中小学心理教师共计200余人出席了这次活动。本次活动内容包括三大类:展板展示类、互动体验类和舞台展示类。其中舞台展示有TED演讲、家庭雕塑、个案分享及心理剧展示等多种形式。本次活动向与会嘉宾及师生展示了我校表达性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运用不同的方法,打开学生心灵之窗

表达性艺术心理健康教育以绘画、舞动、音乐、戏剧等各种艺术的媒材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感受及经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而生动的非语言心理教育谱系。

校党委书记乔蔓菁在致辞中表示,通过2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初步形成了“3面向,4融合,5步走”的345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活动现场,来自我校的两位心理教师陈霞和李树娜,带领大家初探表达性艺术心理健康教育。陈霞老师通过雕塑和心理剧,介绍了萨提亚沟通模式与家庭治疗。在被浓缩成15分钟的呈现中,其实是她历时半年的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和跟踪,通过萨提亚雕塑等技术,来展现他们家庭的沟通姿态和家庭动力结构,通过一致性沟通的步骤引导,帮助家庭觉察,促成家庭关系的重塑。她表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更多的视角,去观察和指导学生。透过萨提亚的工作模式,帮助家庭带出新的发现,把光带进去,让爱流动起来!让家庭成员产生自发的能力,去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李树娜老师则介绍了如何运用沙盘游戏,打开沉默寡言学生的心灵之门。她表示,沉默寡言的学生,却在沙盘上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咨询师则可以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进行自我觉察,实现个人成长的过程。

王绘榕、王耀国等同学带来心理剧《向快乐出发》,则向观众呈现了另一种表达性艺术心理教育形式。心理剧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逐渐呈现在舞台上,以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从而增强当事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同学们透过心理剧,讲述了自己在校的成长经历。

以创造性的方式,挖掘丰富而强大的生命能量


苏州大学陶新华教授,用一个小游戏与现场观众互动,开启了他《表达艺术疗法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演讲。他跟师生分享了绘画表达艺术心理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如何让一个沉浸在无声世界中的孩子,打开心灵之窗,接纳自己,重获自信?来自0581701班的陈孜妍同学,用自己的成长故事,感动了现场所有人。

幼年时的一场重感冒,夺走了她的听力,至此进入无声世界的她,一度失去自信。走进商会校,在班主任屠老师的指引下,她参加了学校的团体心理辅导社团。第一次接触到了曼陀罗心理绘画,通过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认识自己,缓解内心的焦虑,释放内心的压力。在社团里,她认识了夏之韵学姐,同样喜欢绘画的她,在艺术的浸润中,树立了自信,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最终成为了上海市最美中职生。榜样的力量、绘画艺术的魅力、学校和老师的不断鼓励,让陈孜妍重拾自信。

展示活动现场,师生共同见证了学校近些年来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性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们身上出现的令人欣喜的改变与成长。台下同学表示:“这是一场用声音、形态、语言、绘画等综合表现形式,带来的一堂心理教育课,生动的形式更容易让我产生共鸣和理解。非常开心,有这样一次学习和体验的机会……”

中职专委会王云玺主任充分肯定了我校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与展示,对我校表达性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整体性和丰富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健全人格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激励与会者要潜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人格,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基。

当艺术和心理相遇,我们看到了珍贵而独特、丰富而强大的生命能量以创造性的方式挖掘出来,激励人自发地改变、自主地成长。

【撰稿:学生科 耿娟】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