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共沐书香 交流互鉴启智增慧

——王莉萍名师工作室举办读书交流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24 发布者:行政办公室

为深化教师专业成长,营造书香校园氛围,912日下午,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王莉萍名师工作室以“阅读赋能教育,分享促进成长”为主题,组织开展了暑期读书交流活动。工作室成员在普陀校区会议室内齐聚一堂,通过读后感分享、互动研讨等形式,共赴一场思想与智慧交融的阅读盛宴。

活动中,老师们结合自身教学领域,将书中思想与教学实践深度联结,让 “纸间智慧” 转化为 “育人思路”。李亮子老师介绍了她的读书笔记,以魏智渊老师《高手教师》的阅读札记为引,直指职业教育长期被困的 “有用” 魔咒 —— 社会期待 “即插即用” 的技术人才、家长渴望孩子掌握 “吃饭本领”,而书中 “无法预知未来机会,但可培养学习能力应对不确定” 的观点,让在场教师深受触动。李老师结合财经商贸专业教学实例,讲述自己如何打破传统:在市场营销课上,不再局限于标准话术模板演练,而是引导学生阅读《卖桔者言》分析说服逻辑、反思失败沟通经历、辩论诚信营销与短期利益的关系……老师们围绕 “技能教学中如何注入人文温度” 展开热议,一致认为教育应是 “滋养而非筛选、唤醒而非否定”。

随后,专注新媒体教学的吴依伦教师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分享阅读《AI 未来进行式》带来的职业教育范式上的思考。她感受到AI 不仅是工具,更是重构认知方式、知识结构与价值体系的力量:在新媒体教学中,线性创作流程需转向人机协同模式,课程体系需从 “模块化” 升级为 “核心 + 卫星” 的网状生态,评价标准需从 “评价作品” 转向 “跟踪思维与创造力发展”。她还设想了 “AI 增强型” 教学实践路径 —— 开设人机协同创作工作坊、算法批判实验室、伦理困境模拟课,培养学生的技术批判素养与伦理决策能力。这一分享让老师们深刻意识到,中职教育在拥抱 AI 时,更需守护 “人的不确定性”,即创造性与自由意志,避免技术理性侵蚀教育本质。

最后,深耕财会领域的李宇超教师带来《ChatGPT 会计人触手可及的 AI 助手》的读后思考,打破了 “AI 离基层会计与中职教学遥远” 的固有认知。他以书中凭证处理、增值税申报的实例为切入点,详细解读 AI 如何实现 “发票图片上传即自动生成分录”“输入政策关键词即提炼申报要点”,将工作效率提升 3-5 倍的同时降低误差。更引发大家关注的是书中 “人机协同” 理念 ——AI 处理重复性工作,会计人员转向风险评估、战略决策等价值创造环节。老师们就此探讨中职会计教学的转型方向,提出需构建 “基础会计能力 + AI 应用能力 + 战略分析能力” 的三维培养体系,同时融入数据安全、算法偏见等伦理教育,让学生既会用技术,更能防风险。

活动尾声,王莉萍老师对交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 “读书不是终点,而是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起点”。她提出,后续工作室将围绕此次分享的核心议题,开展 “AI 融入跨学科教学”“技能与人文素养融合” 等专题教研,推动教师将读书感悟转化为课堂创新。

此次读书交流活动,是我校王莉萍名师工作室 “以读促思、以思促教、以教促研” 的生动实践。未来,工作室将持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通过共读、共研、共实践,助力中职教师提升教育智慧与专业能力,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 “有技能、有思想、有温度”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根基。

【撰稿:数智技术教学部 吴依伦】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