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与安全,筑牢校园安全屏障,有效防范网络诈骗、抵制校园欺凌等不良行为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危害,2025 年 3 月 27 日,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在 3 号楼 10 楼智慧教室举办了以 “与法同行,守护安全校园” 为主题的法治月月谈活动。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的陈珮雯律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极具价值的法治学习盛宴。

明法于心,筑牢法治思维根基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法律作为保障社会有序运行的关键准则,其保障功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与遵守。在讲座中,陈珮雯律师以一例典型的追星诈骗案件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依法治理的完整闭环,涵盖立法规范、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以及全民守法等环节。通过生动详实的案例分析,深刻揭示了培养法治思维、树立法律意识在青少年成长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陈律师还为同学们深入讲解了“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法律内涵,让同学们对这一与网络活动紧密相关的罪名有了清晰认知。同时,详细介绍了未成年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多元途径,包括向政府相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等反映问题并寻求帮助;借助调解、仲裁等方式解决争议与纠纷;向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专业机构寻求法律服务;必要时,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青少年既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是积极的参与者与重要的推动力量。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主动培育法治思维,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自觉践行法治理念,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让法治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实际行动。
筑牢防诈防火墙,织密校园安全网
电信诈骗危害巨大,防范意识不可或缺。陈珮雯律师全面剖析了当前电信诈骗的常见形式及其严重危害。她列举了大量触目惊心的真实案例,从诱骗学生加入 “QQ 红包群” 的骗局,到以 “兼职刷单” 为幌子的诈骗陷阱;从利用青少年追星心理实施的诈骗手段,到冒充公检法人员的恐吓式诈骗,清晰地揭示了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

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犹如声声警钟,时刻提醒同学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切实增强防范意识,让电信诈骗在校园中无机可乘。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守护个人财产安全,共同维护校园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抵制校园欺凌,共建和谐友爱校园
校园欺凌是青少年群体中较为常见的恶性事件。陈律师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向同学们直观展示了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包括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财物欺凌以及网络欺凌。陈律师强调,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欺凌者将根据情节轻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针对校园欺凌,陈律师还为同学们支了四招“防身术”:
1、积极寻求帮助,保存冷静,评估情况
2、保护自己,寻求帮助缓和冲突
3、留存被欺凌的完整证据
4、恰当表达,化解矛盾

校园本应是充满书香与友爱的成长乐园。同学们应秉持理解与包容的态度,消除隔阂与对立,勇敢地担当正义的守护者。既不主动挑起事端,也不做面对欺凌的沉默旁观者。让我们携手共进,营造一个互帮互助、和谐友爱的校园环境,让青春在阳光下绽放绚丽光彩。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0552401 班的顾宝同学说道:“陈律师的法治微课内容充实,对校园欺凌和网络诈骗的讲解十分透彻,给我敲响了警钟。校园欺凌形式多样,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通过这次讲座,我学到了许多应对方法。今后,我不仅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也希望更多同学能了解相关知识,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学法明是非,懂法正言行,
愿我们与法同行,向阳而生!
撰稿:校刊部0552301聂雅婷、0552302赵悦、0452402庄涵
拍摄:校刊部1052201陈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