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海外研修培训】体验芬兰职教 创新点亮课堂

发布时间:2020-04-03 发布者:

2019年8月19日至2019年8月31日期间,我校8名参与了2018-2019年中芬“技能经纪人”校企合作培训的学员代表赴芬兰于韦斯屈莱市的Gradia学校参加了名为“Insight into Finnish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的培训项目。在这13天中,8位教师深入课堂,直面芬兰职教体系模式,从理论与实践中习得“芬兰模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遇见,芬兰职教体系

从赫尔辛基驱车3小时,8位教师前往位于芬兰中部的于韦斯屈莱市。在这里,度过了12天的培训生活。虽然,同上海相比于韦斯屈莱是一座小城,但是,她在芬兰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她是芬兰的教育重镇。

培训首日,Gradia国际合作主任的Kirsi女士为学员们介绍了芬兰职教体系。芬兰职教体系较为灵活,在完成基础教育学段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自主选择,升学或者选择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既倾向于年轻人,也面向于已经活跃在工作领域的成年人。在3年内修完既定学分后,获取职业资格的人既可以通往劳动市场,也可以进入高等教育进行学习。

在了解芬兰职教体系的相关情况后,我校的8位教师正式进入课堂,跟随Pia与Jaana两位芬兰老师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而一些知识也让老师们印象深刻。

1 21世纪技能

第一课是21世纪技能,这是贯穿整个芬兰培训的关键词。21世纪技能是个人基本素养技能的综合体,包含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搜索与处理信息能力等能力。21世纪技能需要理论与实践结合,共同内化。人们基于此项技能,开展各项活动,了解并满足各方需求,它是现时代下生存与发展的基石。

2 角色扮演

教室内部别有洞天,一家“小型超市”隐匿其中。为了让我校的8位教师学习特殊人士的销售技巧,这家“小超市”悄然营业,迎来了“顾客”与“销售人士”。

如何获取相关销售技巧与信息?芬兰老师布置了小组任务,并要求做总结发言。大家发现,各小组问题不同,但答案指向性却一致,其实质是一个自我探究的过程。在相关文献中学员们提炼有效信息,组织加工,并内化为知识。

这是芬兰式的体验学习——角色扮演,学生通过文献获取知识信息,而老师准备相关道具,如钱,钱包,以及特殊人士的道具,开展模拟教学。随后,8位学员通过分组抽签进行角色扮演,没有角色担当的学员则担任观察员,进行相关评价。在模拟环境中,两位芬兰教师予以纠正与指导,帮助学员们掌握基本的销售技巧。

3 共同教学

教授基本知识外,Pia与Jaana两位老师会邀请销售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进行共同教学,帮助学员们理解相关知识点。两位老师邀请了一位当地连锁超市的店长进课堂,联合上了一堂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位店长分享了他的职业求学以及生涯之路,在做中学,获取销售知识,他在相关课程体系中获取了职业资格。同时,这位店长邀请学员们前往他经营的超市参观,模拟“神秘顾客”。“神秘顾客”是一个评价体系,由上级公司“秘密”进行,通过实地走访以获取超市的实际经营信息,并以此评价经营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根据两位芬兰老师准备的提示,学员们走访了一圈,也对超市的经营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当然,芬兰培训的内容不止于此,每一天都是信息量爆炸的一天。

环保与创新,芬兰企业的永恒主题

芬兰国土面积小,资源有限,但她却是创新的国度,简约之余不乏创意,同时提倡可持续发展。紧张培训之余,我校8位教师还赴当地知名企业参观考察,了解芬兰企业创新发展模式。

芬林集团是学员们此次参观的第一家芬兰企业。同为人所熟知的诺基亚一样,芬林集团以木材起家,并一直深耕木材行业,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生产加工产业链。芬林集团同时打造了可持续发展的闭环,使木材物尽其用。

在芬林集团的Pro Nemus访客中心,通过光影结合以及AR虚拟影响技术,点触之间, 8位学员“跟随”木材来了一次“变身”奇妙旅程,见证它们从森林里的树木变为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当然,她们也有幸“化身”伐木工,在伐木机模拟机上模拟伐木作业。不过,与伐木技术相比,教师们的授课技术似乎更胜一筹。

对于学员们而言,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创新,是芬兰企业永恒的主题。

销售“练兵”,从做中学

除了接受理论知识的熏陶,我校的8位教师还亲自上阵,体验了一把芬兰学生的“练兵”——销售“event”。一次成功的销售活动,离不开一支团队的精心策划与部署,从销售主题的确立,商品的构成,到促销场地的布置以及最后的总结。

最初,芬兰的两位带教老师为8位学员“量身定做”,以“亚洲食物”为切入点,制定适合芬兰顾客消费习惯的销售计划和方案。芬兰老师强调,在芬兰,顾客与销售人员沟通的基础是诚信,在她们的讲解下,我校的8位教师开始熟悉即将销售的食品——米饭、酸甜酱汁、茶味气泡水以及亚洲风味的豆腐。教师们两两一组,进行课堂演练。虽然这些食品冠之以“亚洲之名”,但口味终究“西化”。为此,“上得了课堂,下得了厨房”的教师动足脑筋,研发既适合芬兰又满足中国味蕾的试吃样品。

其后,通过芬兰教师这一纽带,我校的8位教师与芬兰Gradia学校媒体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芬兰与中国设计理念的碰撞,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设计了三款食品的营销海报,为亚洲食品活动造势。

统一着装,经过芬兰语突击培训的8名教师正式“上岗”。为了吸引害羞的芬兰顾客,我校的8位教师可谓下了一番“苦功”,定位目标人群,寻找合适的消费群体,配合语言、肢体营销手段招揽顾客。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她们甚至跳起了轻快的舞蹈……而两位芬兰老师则在观察中加以指导,并记录下每位学员的点滴进步。

这一晚,芬兰顾客似乎不如江湖传言的那么高冷,他们驻足品尝,将喜爱的亚洲风味带回家。

芬兰培训已落下帷幕,但是对于我校的8位教师,却是一个新的开始。中芬两国国情虽有不同,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取芬兰模式之精华,并将他们作用于未来的教学与工作中。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