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尖端“上海制造”的魅力 学习“大国之材”院士精神

民盟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总支前往第九人民医院参观交流

发布时间:2021-05-28 发布者:行政办公室

  “我们都是戴尅戎院士的徒孙,从郝永强医生接棒后,3D打印技术在医疗上的开发和应用传到我们应该算第三代技术人员了”。一位婉拒透露身份的研究人员告诉前来第九人民医院“医学3D打印创新研究中心”的民盟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总支一行人。“当然,技术的革新也到了第三代,前进的脚步是缓慢的,但很扎实,我们晓得‘大国之材’的雕琢不会很容易”。

  2021年5月22日是个风和日丽的周六,在盟市委的牵线下,民盟上海商业会计学校总支获得了走入了上海医疗领域3D打印技术最前沿的研究室一睹为快的机会。盟员们刚刚下车,第九人民医院总支的白金广先生就前来迎接。在他的带领下,大家走进了九院深处的这栋小楼。

  白金广先生先对中心的历史和近年来3D医疗打印技术在九院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简介,随后他一边引一边讲,一行人跟随他参观了中心内设立的成品展示走廊。不久后,他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扇玻璃门并探头与门内的工作人员交流,里头正是埋头于实验的研究人员们。在获得许可后一行人顺利入室,映入眼帘的是几台正在工作的3D打印机。文章开头的那位研究人员得知一行人的来访目的,便热情地进行了3D打印假体模型技术的介绍。在讲到戴院士和郝医生这两位前辈时,他脸上敬佩之情写在了他脸上。

  对盟员们来说,近距离观摩正在运作3D打印机器已经令他们感到新奇,当听到九院开发的3D打印技术已经可以达到制作关节假体并嵌入患者身体正常工作时,现场的盟员无一不被“上海制造”展现出的强大魅力所折服。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戴院士和郝医生团队对我国医疗技术高精尖化的不懈追求。

  亲眼目睹高端“上海制造”产品的生产过程,亲耳聆听“大国之材”院士的奋斗历程,有助于扩大盟员们的见识,也有助于增强盟员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感。

【撰稿:曹恒览】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