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荡生涟漪,石击发灵光

记我校语文教师参与甘小的名师培育工作室活动

发布时间:2021-11-09 发布者:行政办公室

  作为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甘小的语文名师培育工作室主持人,甘小的老师联合中职语文中心组,于2021年11月4日开展名师讲座与市级展示课活动。我校语文教师张淑珍、杨依希、周晨围有幸参加,受益匪浅。

  上午9时,一行30余人汇聚书香弥漫的上海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做了以 “致广大而尽精微——当今教育的困境、突围和希望”为主题的讲座,分享关于语文学科教学与人生培养教育的经验。黄校长首先解读儒家君子文化,强调“君子养成”即是 “立德树人”,阐述了教育的初心和终极意义。他结合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一本二翼三和五教”的办学理念和“独立、善良、智慧,美丽”校训,表明应该把孩子们培养成“君子”“学人”,而不是“学奴”“学囚”。黄校长强调,语文教学要 “致广大”,就是要引导学生读书,整本地读,读书要趁早,涉猎要广泛。学习是由“积累—感悟—运用”的过程。积累是创新之本。要培养学生对诗词文的兴趣,进而开始记诵,做好文化知识的储备积累。从规律上说,学习应先是接受性学习,然后才是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致广大而尽精微”,“尽精微”的“精”是提炼出来的、最核心的要义。这就要培养学生寻真理,探真相,说真话,做真人;要有批判思维、求真思维;要静以致远——放远眼光,立定脚跟。最后,黄校长以胡适在《人权论集》中曾引用鹦鹉救火的神话作为勉励,激励大家:“为了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自己修炼好!”讲座之后,黄校长解答了工作室学员的教学困惑。

  下午,甘小的老师带领众人来到上海工商信息学校,开展以“立足情景,合理表述——微写作教学”为主题的联合教研活动。微写作,列于新版部编语文课标,必入即将面世的部编中职语文教材。这节课,线上同步,面向全市中职语文老师直播。微写作教学的开展有前瞻性,表明甘小的工作室已经走在教学最前沿,对全市中职语文教学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

  陈娟老师的微写作课堂,以“寥寥几笔写人物三言两语显精神”为教学主题,以 “中国面孔”为写作对象,以“由形到神”为技法主线。教学主要有“课前写作,对比研讨——名著片段,品读人物——中国面孔,探究技法——身边面孔,即学即用”四个环节。本次课,视频、图片、文字兼具,名著、名人、身边人皆有,素材选取典型鲜活,思政融合巧妙自然,令人印象深刻。而最令人难忘的在评课环节。在校领导、教研组代表及专家精彩点评之后,甘小的、应宏芳的指导堪称精到,让人茅塞顿开。甘老师首先肯定展示课的教学效果,这次课是探索课、研究课,旨在探索新语文课标视阈下“微写作指导教学”的课堂形制和模式;然后作为工作室主持人、教学设计的参与者,他也进行了反思和提议:除“形神”外,主题中“寥寥几笔”几个字也应落实,微写作的 “微”与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和写法指导也是需要的。应宏芳老师赞扬开展本次研讨活动很有意义,为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可参考的微写作教学思路和模式,指明微写作教学研究的路径和方向,促进作文教学研究;同时对教学环节的层递安排,善抓关键词、善找切片点关联点等方面进行指导。我校老师在听了甘老师、应老师的点评后,豁然开朗,张淑珍老师无比佩服:“一堂好课会激发人思考;而评课的意义就在于能感受专家的眼光与智慧!”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11月4日,是走近名家、精彩纷呈的一天,是引发共鸣、启迪智慧的一天!

【撰稿:基础教学部 张淑珍 审核:甘小的、胡岩】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