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我校普陀校区会计专业(用友)班的87名师生在刘南、俞莉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上海市档案馆开展跨学科综合实践“大思政课”。此次实践探究结合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到“一带一路”的上海实践档案文物展,师生在参观中进一步了解了上海城市的变迁与发展。


档案是见证历史、记录时代的凭证。上海市档案馆拥有460余万卷(件)档案史料,成为保管上海“城市记忆”的重要基地,近千件精选的珍贵文献、影像资料和实物,记录着城市人文点滴,铺陈出百年历史沧桑。因此,这里也是开展综合实践“大思政课”的绝佳场所。
一走进档案馆,大家就被实景还原、珍贵文献、多媒体声像等多种手段全景式的展示所吸引。随后,各小组根据刘南老师布置的任务,自选主题自主开展小组合作与探究,使用搜集素材、信息筛选、拍摄片段等方式,将思政课程、历史课堂与校本课程《礼仪与修养》的内容融会贯通,全面培养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收获颇丰。


部分学生感言:
踏入上海档案馆的那一刻,我首先被其庞大的档案资源所震撼。档案不仅仅是纸张上的文字,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积淀。漫步在档案馆的走廊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仿佛可以触摸到时间的脉络,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在参观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上海档案馆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方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数字化、信息化等,档案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便捷。这既保证了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提高了档案的利用效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档案文化,提高社会对档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这次参观上海档案馆让我收获颇丰。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和保护档案资源,让它们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0562301 范董萱)
今天我有幸参观了上海档案馆,深刻地感受到了档案馆的重要性和价值。在这次参观过程中,我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对档案馆的功能与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上海市档案馆新馆,我感受到了到动态的记录与传承,它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历史,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今天的我们和我们的城市。这次参观,也让我深深感受到,历史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也是给我们自信的力量!(0562302施善涵)

近年来,我校结合文化遗产等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学,以史为鉴、以档资政,着力打造“纪念馆里的历史课”与“行走的思政课”,把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走进场馆开展实践探究。此次走进上海市档案馆,依托档案资源优化内容供给、创新教学形式与载体,切实推动学生在场馆内开展学习实践,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铸魂育人作用。
【撰稿:德育教学部 李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