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普照,如同点缀般星星点点地撒满整个清荷。2016年4月17日,商会校齐聚了广大中小学生,扑面而来的年轻气息似乎给了这个学校另一种惊喜。这回,我们来到了迎勋楼二楼计算机拆装项目区域。
理科男的细致,你懂吗?
沿着清香小路,攀着节节台阶,视线转移到了3号楼2楼,门口竖着一块计算机拆装的大牌子,听着里面熙熙攘攘的轰动声,就想让人进去一探究竟。一台台摆放整齐的计算机,就像一个个整装待发的病人一般,螺丝刀就是手术刀,只是它能重头再来而已。
“计算机”,——一大堆线堆砌成的机器人,理工男挑灯夜战也难挑战的怪物。但在这里却变得柔和的许多。迎着他们的随波逐流,来到一台计算机面前,如同想象中的一样冰冷……这时,一位身穿正装,戴着黑色镜框的男同学进入了眼帘,用他并不浑厚的嗓音问了一句:“同学,想要试试么?”本是带着好奇的心理试试,却没想到有了别样的感动。本以为理工男粗糙,但他却非常耐心。“内存条。硬盘。”各种专业名词接踵而至,虽然头晕眼花,但却增长了许多知识。接下来,他带领了我拆装了一个个零部件,用他细腻的双手拆下了一个个,如同他们是有生命一样。还不时提醒一句“同学小心手。”我知道,在他手上,活灵活现。不知道巧合还是默契,他的名字叫——杨光。仿佛与“今天”来了一起默契的邂逅,与今天的阳光一起普照着这个教室,很美。
电子科技的历史,你懂吗?
拆装的同时,被旁边老师的讲解吸引了目光:“同学们,你们知道计算机的历史么?”一个个小朋友面面相觑,纷纷摇起了头。老师相视一笑,耐心地讲了起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
“知道内存条和硬盘是怎么组装在一个箱子里的吗?”打趣之际,一个小朋友偷偷告诉我,“姐姐,这个爷爷讲的好好哦,好神奇。”是啊,在这个科技极速发达的时代中,所有人都在被推着前进,被迫接受现在的时代,可很少有人能回过头关注他之前的历史。
第一台计算机是美国军方定制,专门为了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面而研制的。用今天的标准看,它是那样的“笨拙”和“低级”,其功能远不如一只掌上可编程计算器,但它使科学家们从复杂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信息革命时代。
计算机的发明年限近在眼前,可使用宽度却广不可计。也许,你就是下一个科技的创造者呢?
硬盘的语言,你懂吗?
“你看这个硬盘就像你的书包哦,可以装很多的东西。”小朋友总有他们的思维,但难得他们还能有这样的语言,在旁边的人都会忍俊不禁。喜怒哀乐溢于言表的小朋友,从表情看就知道他们的讲述有多么地精彩,让小朋友们一听就懂,许多小朋友还亲自动手操作了一番,体验了一把工程师的瘾。
去掉外壳,琳琅满目的线交错着,连一旁的我们都不禁替他们捏了把汗,但他们却有着他们这个年纪应有的好奇与动手能力,三下五除二就把螺丝拧开。让一旁的我们都要为他们竖起大拇指,未来的他们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时间总会告诉你未完待续,就像下一个路口你不知道往左还是往右。但他们我们必须承认,他们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未来甚至要靠他们来创造……
【撰稿 清荷记者团 钱佳莉 指导老师 尤海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