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打造精彩课堂 相聚研讨共享课的盛宴

记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同课异构”教学方法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6-12-12 发布者:行政办公室

  2016年12月9日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同课异构”教学方法研讨会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举行。11所学校、31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们是上海市中职财经中心组成员学校教师、上海市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成员、裘燕南金融名师培育工作室成员。 

未雨绸缪精雕细作

  “同课异构”是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本学期特色活动,也是工作室和上海市中职财经组联合组织的教研活动。

  通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旨在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让不同的教师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相同的教材和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展示不同的设计风格,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探索教学方法、交流中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开展好这项活动,工作室在开学伊始就做好了计划,定时间、定课题、定执教老师。此次“同课异构”课题是《基础会计——记账凭证》,由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的朱以来、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龚如彦及上海市二轻工业学校的陆炜渊等三位老师来执教。

  在后来的每一次的工作室活动中洪老师总是见缝插针地带领大家沟通教学的设想及备课的进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远赴南京交流学习的路途中,还在飞驰的高铁上教研商讨这一节课。为了朱以来、陆炜渊能在商会校借班顺利上课,洪老师协调场地、班级、课前磨合……忙前忙后数月,是为了能在一个盛大的平台上展示一道道课的“大餐”。

同台演绎精彩纷呈

  三位老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为在场的老师们奉上了一顿教学大餐,展示出了不同的教学风采和教学特色。以记账凭证为主线,在突出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各有侧重,各擅胜场,风格不同却殊途同归。

  龚如彦老师沉稳,有大将风度。以案例引入,比较中学习两类凭证的用途、分类,为大家展示了一节非常扎实、很有深度的一堂会计课。教学环节清晰、连贯、紧凑,有层次,有梯度,先认知,再辨析,最后实战。抓住关键问题,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朱以来老师温婉亲切,从企业调研出发,结合业务案例,读懂凭证要素,制作记账凭证,审核会计凭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处理的得很扎实,让人听了很舒服,而且注重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小组合作也很有效,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

  陆炜渊老师这堂课以差旅费预借和报销为例,学习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方法。课前,他指导学生提前观看相关微课;课中运用信息化手段,运用自己开发的财务软件平台进行实践,通过即时抢答、互动答题、即时统计、即时评价等多种活动,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堂课他始终充满激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并且延续课堂教学内容布置了课后继续信息化手段互动的作业。

  这三节课课堂教法贴近学生,精彩纷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老师们充分领略了“高效课堂”的真谛。

专家引领共享盛宴

  展示结束后由洪老师主持评课活动。三位任课老师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处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反思。紧接着,三位专家结合三个课例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资深专家王芬老师充分肯定了“同课异构”研讨活动的价值,明确指出了三堂课的效果及亮点,如从业务案例出发,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做学一体,领着学,合作中学,信息化手段合理运用,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处理。还精准点评三位老师的异构之处。并且特别指出教学对象变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导致记账工具在变化,老师们在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提高新的技术运用能力。

  财经中心组组长王洁老师指出此次活动集中体现为开发性思维、立体化教学。开放式思维体现在同课异构,借班上课。立体化教学包括设计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一体化及情景一体化。各位老师把思维转化为课堂语言设计一体,课前、课中、课后进行教学一体,教学过程中遵循工作流程看、听、练、评活动一体,教学互动、职业道德的植入等情景一体。

  财经中心组成员、上海商业会计学校会计教学部主任王莉萍老师指出这是精彩、热闹的课堂,各节课侧重点不一样,有的课传统但到位,有的课植入信息化有了人机互动,但人人互动同样精彩,差异化教学收效很好。她同时也感慨行业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变革教学手段内容方法,大家应打开思路,优势互补。

  专家的点评,更是一种认识的提升。原来我们准备的教学大餐,成为名副其实的课的盛宴。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为专业课老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这次开课不仅仅对开课的老师,对名师培育工作室成员,对中心组成员学校,乃至对上海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专业化成长具有深远意义。

 名师的主战场在课堂,聚焦课堂是工作室不变的主题。在“互联网+”时代,课堂正在发生变化,教学改革,且行且探,永无止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撰稿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  唐晓芳】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