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风和煦的三月,风如酥,花似火,明媚温暖的天气似乎正适合出游,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的一号楼314室内,5位同学正在目不转睛地紧握手中的笔,奋笔疾书,一顿一划反复描绘一张张“作品”。是的,他们就是第七届“星光计划”硬笔书法备战者——邹翔宇、潘诗懿、胡小炜、陈婷筠和骆思懿。与此同时,身边的两位指导老师——朱振东老师和戴维扬老师,也时不时俯下身来,一笔一划指点着他们,兢兢业业。
“铁杵成针”般的精神
窗外漫天飞舞的柳絮迎着温和的阳光,从窗外照了进来,与几位同学孜孜不倦地若切如搓般的精神甚是匹配。教室很安静,只听见笔尖在纸上“沙沙”地走着,渐渐地,笔底下的纸张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
还记得在前几次的采访,小记这样问了一个问题,“硬笔书法该怎么训练?”指导老师戴维扬立刻淡然地说:“除了练习就是练习。俗话说‘业精于勤荒于嬉’。写好一手好字,贵在坚持。硬笔书法,它没有会计技能的灵活操作性,也没有数学题那样的逻辑思维性,从始至终,需要的是一种“愚公移山”般锲而不舍的精神。”
然而,从一月初至今的循序渐进的“枯燥”训练,小记看到了同学们显露出些许的烦躁,但他们没有显露半点半途而废的意图,反而是一种临近比赛越挫越勇的态度。来自0541501的陈婷筠这样说道:“我认为写好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练字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如琢如磨般的毅力,一笔一划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地观察字的形态,仔仔细细揣摩每个字要写成什么样子、怎样写才可以,横要平、竖要直,或者观察一撇一捺要怎么写才有力道和气势,将自己的字和字帖的字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还需要怎样的改进,这样反复地观察、比较、改进,久而久之,字就会越来越工整、越来越美观。现在应该已经算是决赛最后冲刺阶段了,虽然平时的练习量逐渐增多,但我明白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在决赛中脱颖而出。”
朝书暮画,“他”是最好的榜样
在教室的一侧,日光灯下有一位老人家,炯炯有神的眼睛总闪着慈祥的光芒,深邃且明亮。他时而在黑板上留下“楷隶劲草”;时而站在一侧念念有词;时而俯身下来对同学们进行提点、教导。
他就是朱振东老师(原我校一位硕望宿德的退休艺术教师)。朱老师从第三届星光计划就开始带领并指导硬笔书法这一项目且都拿到了不错的成绩。此次作为外聘教师,朱老师仍是以百分百的心态与要求参与到每一次的集训当中。指导老师戴维扬说:“朱老师的兢兢业业与恪职尽守着实让我和学生们都深表敬佩。即使寒假那么严寒难耐的天气,仍然能在早晨看到老人家背着一个装满学生作业稿和前一天晚上自己的撰写稿的包缓准时踏进训练室。” 然而,在训练中的朱老师是那样的孜孜不倦、老成持重。每当看见学生神情松懈或字迹偷懒时,他总会要求重新来过。虽一直面露朝督暮责之情,可几位同学都深知:严师出高徒。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亦能如此,着实让小记佩服不已。趁着选手练习之余,朱老师语重心长道出练习书法的真谛:“练好楷书必须得从字的笔画和用笔方法练起,笔画很重要,它是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的,笔画相当于人的某一个部位一样,缺少任意部位,就很难再活下去;在练习笔画时,单练笔画还不行,还必须结合字的结构一起练习,因为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有将笔画与具体字的结构结合起来练习,才能逐步写出优美的笔画。相信有了朱老师的精湛技术来指导,五位选手在比赛中肯定能斩获佳绩。
时间在悄悄流逝,大赛在步步临近。面对即将到来的“大战”,同学们仍是以一颗“工匠心”来面对。对他们来说,每一张书法,每一份硬笔字,都是为他们最后的胜利筑基石。选手们用踏实和稳重的心态来对待此次比赛,相信在4月15日决赛到来之际,他们亦能沉着应对,完美展现“笔墨挥洒韵味,捷思闪烁光泽”般的优异作品。
让我们共同期待封胡遏末时他们的精彩表现!
【撰稿 清荷星光记者团 孙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