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潮涌,正当扬帆破浪

发布时间:2017-07-10 发布者:行政办公室

     

   

 

        2017年7月2日上午10点,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再次集聚在上海商业会计学校3号楼15楼会议室。上午的议题是2017年上半年工作室工作总结与下半年工作的计划讨论,下午的议题是特邀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谭移民老师对正在修订的上海市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进行点评并研讨。

 

 

 

 

总结过往,名师育人重内涵

  名师育人短惜寸阴,莫让年华付水流。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成立至今,在主持人洪李萍老师的带领下已经走过一年半载的时光。                  2017年的上半年工作室主要围绕课题研究、聚焦课堂、聆听讲座、学习交流、企业访谈五个方面展开活动。

  在课题研究上,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是上海市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修订,1份教学标准、18门课程标准,全新的思路、全新的课程,使得修订工作十分艰难,好在有项目组成员的全力配合,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大家分工协作,互相沟通与交流,在完成初稿后,互相审核、修改,每门课标修改次数都不下10遍。可以说,课标的撰写、修改过程是成员们不断成长的过程。

  同时,洪老师还不忘给年轻教师提供更多机会,让成员们的许多想法得以实现。如陆炜渊老师的企业成本核算课改项目、基础会计课改教材的编写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课堂是他的主阵地。本学期,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观摩了上海市中职教学法评优和信息化大赛获奖课、陆炜渊老师工作室内部公开课。同时,洪老师让全体成员参与教委新进教师的视频课点评,通过工作室成员与新进教师“大手牵小手”活动,不仅让新进教师教学入门提供了多元化指导,而且使成员们未来回学校带教自己学校新教师积累经验。

  课堂上源源不断的素材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师“走出去”,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不能做“井底之蛙”,需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洪老师带领成员们与武汉市第一商业学校、武汉市财经学校领导和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研讨,与企业财务经理访谈,积累教学素材,发现会计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

  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公开课是每一成员展现教学能力、发现教学问题的过程,校际间交流、企业访谈是积累经验、获取新知的过程,而这注重内涵的培育过程让我们体会到这恰恰是一个经验型教师最优化的成长过程。

 

 

 

 

 

任重道远,尤需快马加鞭

  下午1:00,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谭移民老师应会计专业教学标准项目组组长陈强副校长的邀请,与项目组成员就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讨。首先,陈校长就专业教学标准基于企业访谈、行业变化等情况作了简要汇报,并提出了此次修订过程中项目组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的新变化和全国中职会计教学标准设置了企业会计和会计服务两个专业方向,这对项目组来说是一项挑战,同时,新标准融入了信息化元素,在原来的基础上有很大的突破。

  谭老师充分肯定了项目组所做的工作领域和职业能力分析,并分别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审核意见反馈给大家。谭老师指出在课程标准的撰写中要准确使用行为动词,技能与知识的要求表述要分清楚,他在审核中也发现了会计专业不同于其他理工科专业,每门课程涉及岗位多,法律法规课程的职业能力较少需修改撰写的体例等。会后,项目组成员将根据谭老师的反馈建议对会计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进行进一步修改,在暑假期间提交修改稿并由项目组进行集体审核修改。

  会计课程的改革且行且探,任重道远,面对会计行业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取消、会计人员职业素养要求的提高,会计教师需快马加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寻找适合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岗位。同时,我们必须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深度学习、工作,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接受新思维的能力。会计行业发展需要创新驱动,人工智能发展势头强劲,这些让我们认识到教育方法改革的迫切性!

                                                    【撰稿 洪李萍会计名师培育工作室学员 陆炜渊】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