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5月,德国OSZ姐妹学校友好交流团师生一行7人抵达上海商业会计学校,开启为期一周的“沪商·互鉴”体验之旅。

巴尔尼姆高级职业教育学校(OSZ)主打商科类专业,秉持“有效教学是重中之重”的教学理念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在国际项目的交流和合作中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2017年10月我校与OSZ建立起了姐妹学校关系,关注师生人文文化交流,重视专业领域中教育的深度合作,实现双方师生的互访交流,携手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商科人才。
商务实践,融通职业工匠精神
本次“沪商·互鉴”交流设置了模拟商务实践环节。为做好商务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德师生前往上海豫园进行产品的市场调研,挑选各自感兴趣的商品作为自己模拟公司的产品。在经贸一部老师开设的“SWOT”商务分析课上,同学们就自己挑选的商品进行优势、劣势、机遇和风险四个方面进行精准化分析。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市场,中德学生在挑选商品时都考虑到了国家元素和文化价值等因素,德国同学更是钟情于中国制造和地方品牌的那些精致化、有特色的产品。

学校的商务模拟公司给中德学生提供了模拟商务实践的平台。我校负责老师介绍向德国师生讲解了这个平台的使用及我校学生参加商务模拟公司的实践情况。交流团的中德师生带着各自的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上线,参加模拟销售的商务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商务公司的运营细则,大家在受众目标要具体化、商品优势明显化等多方面形成了共识。

创意市集展销会为中德学生的真实环境下的商务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德国师生与我校师生合作布置设摊,销售自己带来的创意小商品,例如德国特色的红绿小人洗碗巾、往返柏林的车票、创意思维绘本、花园里的木偶摆设等等。德国师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吸引了中国同学们上前交流,打趣成一片,中德学生都买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满载而归。

两校师生在活动中理解文化差异、丰富商业视角、感悟工匠精神、领略职业精神交汇融合的魅力,感受沪商文化与国际交流的完美融合。
走近清荷,倾听职业教育故事
在清荷国际交流团队成员的带领下,德国师生参观了我校会计专业实训室(VBSE)、无人机实训中心、职教源和沪商文化馆。在清荷学子们清晰、流利的英文表达中,他们触摸了最古老的计算器,制作了算盘并学会操作及使用,体验了中国传统的珠算文化的应用魅力;亲自将承载了蓝色梦想的无人机送上了清荷校园上的蔚蓝天空;走进中国职业教育互动实践基地,了解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和人物故事;参与商品展销会,切身感受沪商文化。清荷学子自信的讲解、示范操作与互动,向德国友人介绍了中国及我校职业教育的发展故事,展现出了作为一名商科人才所具有的良好风貌和素养,让德国师生充分感受到了他们的自信、专业和国际范。
在中国传统非遗项目瓷刻、茶艺、书法和剪纸的文化体验中,清荷学子们自豪地介绍了非遗项目所承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意义,认真地讲述了学校在传承传统文化上面所做的努力;在互动体验式的德语、中文学习过程中,他们用实际行动体现出了跨文化沟通与理解的能力,用流利的中、英文向世界传播清荷文化,讲述清荷故事。

为促进两校学生深入交流互动,我校团委学生会还安排了一场游戏联谊,杯子舞、跳邦邦、小杂技、沙盘体验、3D制作等形式多样的内容,让两校的同学在游戏互动中增加接触,享受彼此友谊带来的美好时光,感受文化交融的乐趣,给姐妹校的同学留下欢乐美好的回忆。
携手共进,培育职业教育人才
在本次国际交流中,中德学生在文化互鉴互通中,提升他国文化素养;在商务实践体验中拓宽商业视野,理解工匠精神,收获专业成长;在团队协作中收获了深厚的国际友情,拥有了跨区域的牵挂与向往。

在访学的结业仪式上,中德学生互献合唱,加入清荷学子的影视配音校园文化实践。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OSZ师生体验了沪商文化,感受了工匠精神,更与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在中德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借鉴职业教育方法,在寻找中西文化思维的碰撞中,让工匠精神更好地融入了职教文化,为同学们的梦想注入了新的力量。
文化因交流而生动,教育因互鉴而丰富。今年10月份我校将对OSZ姐妹学校进行回访,进一步深入两校师生的合作交流,为携手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商科人才而共同努力。
中德文化互鉴,融通职业工匠精神。清荷学子将不断传承职教文化,与国际交流相融合,在未来中向更远处发扬光大。
【供稿 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