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实践课走进中华艺术宫

发布时间:2023-12-01 发布者:行政办公室

  2023年11月23日,上海商业会计学校1052101班全体同学在语文老师石一萍带领下走进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进行写作实践课教学,在浸润式艺术殿堂里,同学们手里拿着下发的学习任务清单,顺利完成文稿创作。

  根据本学期授课计划,本次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是组织语言体验活动,增强语言表现力。上学期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有应聘和演讲,教学空间分别安排在教室和小礼堂。这次,经过教务的批准同意以及和中华艺术宫公共教育部的协调,1052101班获得了这次宝贵的写作实践机会。

  下午2:30,同学们背上书包,在班长和语文课代表的带领下,集体出发,乘坐8号线地铁,两站路到达中华艺术宫。在通往中华艺术宫的甬道上,满天的银杏叶飘扬,同学们漫步于一片金色,犹如进入画卷中。忽见一幢宏伟的红色建筑印着“上海美术馆”门牌,同学们眼前一亮,不由心中赞叹其建筑设计之妙,恢弘力度之美。在这样高涨的情绪下,1052101班同学和石老师一起留下大合影,标志着写作实践课的正式开启。

  下午3:00上课,石老师在课堂的开头阐明本堂课的主要要求:“在中华艺术宫沉浸式上课,同学们要打开我们的各个感官,跳出固有的框框,以美术欣赏的眼光来观摩,首先了解美术样式及其美术语言,巧妙地学习借鉴,然后把艺术语言揉进自己的写作中来,表达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感悟,真实的情感和真实的理想立意。”

  这次实践课是选取《海上风华》陈列展为教学资源,同学们分为5组对应展览中的5个主题城市——信仰之城,美好之城,宜居之城,暖心之城,开放之城。每个成员在各小组长带领下,进行团队合作,同学们细细揣摩对应城市中每一幅画,用艺术的思考探究上海发展故事,反复推敲构图、造型、美术样式和表现语言,最后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作品以艺术思维来进行文本创作。

  “当代人与先烈们跨时空对话,这也太妙了。”“每一笔都是细节,一幅画很小,却看不够。”“这幅油画的色彩带给我视觉冲击,灵魂上的震撼。”同学们在观画过程中不禁连连赞叹,一幅又一幅,目不暇接,走走停停,全然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之中。同学们有的三五成群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只是独自一人站在画前静静观看,有的小组扫码解读画作,一起理解作品更深的含义。最终,每位同学慢慢停留在自己最为欣赏的一幅画前,掏出笔,仔细观摩,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再仔细书写,纠结于每个用词,抬头落笔,直抒胸臆写下最富有艺术性的语言。

  下午4:30课堂结束,26份作业整整齐齐地交了上来!纸上密密麻麻写满最真挚的原创语言,这些看似平常的语言在艺术浸润后绽放出夺目的光芒,语言生动传神,更富有表现力。这堂课以对艺术殿堂崇高的敬意开始,最终以同学们陶醉般创作书写圆满结束。

  “仅一眼我就爱上了它那独特的色彩,张力十足,它那强烈浓郁的色彩对比就像让我找到了知己,让我的心中充满了色彩。”

——许执浩同学

  “跨时空的对话,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虚的是老一代革命家群体,实的是新时代的年轻人。”                

——余珍珠同学

  “这幅中国画,上面深蓝的天空,下面湖面倒映着建筑,波光粼粼,美轮美奂。”              

——戚欣怡同学

  “时间彷佛回到了一百年前的那个夏日,身着长衫、中山装、西装的十多位热血志士,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此,于无声处,历史改变。”                

——侯亚雯同学

  “色彩、虚实、构图、细节”等等,丰富充实了语言的表现力。这堂独特的写作实践课,犹如一趟艺术之旅,打开了全新的写作的思路,在其中唯有沉浸式的感受,从视觉到情绪到灵感的触动再到火花的迸发。艺术的思维在观摩中悄悄滋长,渐渐地体现在文字上,不知不觉中,写作走上另一个广阔的世界。

           【撰稿:1052101班 杨雨晴  配图:1052101班 戚欣怡】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