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铸魂 实践育人

——清荷学子赴安徽六安研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5-11-24 发布者:行政办公室

赓续精神血脉,铸魂时代新人。20251115日至19日,我校师生一行111人奔赴安徽六安,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天的红色研学之旅。这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师生们在大别山的革命史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在行走的课堂里,铸牢时代的担当。

追寻红色足迹,感悟初心使命

师生们满怀期待地从上海虹桥站出发,经过数小时的车程,顺利抵达享有“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美誉的金寨县。在教官的引导下,前往金寨红军广场。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师生列队整齐,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先烈。随后,参观了金寨县红二十五军机构旧址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厚重的历史图片,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学子的心灵。

体验农耕艰辛,浸润传统文化

同学们手持剪刀,一头扎进瓜藤地,争先恐后地采摘瓜蒌子,亲身体验收获的喜悦,也切身感受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真正含义。走进中医药文化馆学习《中药艾草堡》课程,了解艾草的功效,亲手制作艾草锤,感悟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参观酒道馆、槽坊村与石斛馆,对当地特色产业与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晚间亦有别开生面的《黄梅戏鉴赏》课程,从《谁料皇榜中状元》的婉转唱腔开始,再到同学们为过生日的同学齐唱的生日歌,气氛热烈而感人。

传承非遗技艺,点燃篝火激情

同学们跟随指导老师学习了极具大别山特色的民间舞蹈——“打莲湘”。欢声笑语中,传统艺术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充满烟火气的“土灶烹饪——大锅灶”课程中,同学们分组协作,洗菜、切配、生火、烹饪……,忙得不亦乐乎。当一盘盘凝聚着自己劳动成果的菜肴端上桌时,成就感与喜悦感溢于言表。

师生们还观看了气势恢宏的《大别山传奇》实景演出,并游览了风景秀丽的龙头凤尾景观。夜幕降临,营地燃起熊熊篝火,烧烤的香气弥漫夜空。同学们围成一圈,载歌载舞,才艺展示,将欢快的气氛推向高潮。

躬耕田野实践,满载收获而归

研学的最后一天,行程依旧充实。同学们体验了“农耕采摘类课程——挖红薯”。大家挥动铁锹,在泥土中探寻丰收的果实,真切体会到了农耕的辛劳与乐趣。在紧张刺激的“军事体验”课程中,通过发射火箭筒的模拟操作,在感受军事科技魅力的同时,也强化了同学们的国防观念和团队协作意识。简单的午餐后,师生们整理行装,踏上了归途,高铁到达虹桥站时,五天的研学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感悟红色分量,书写青春担当

2025级会计事务(用友冠名)一班徐吴涵:“踏上六安的土地,革命往事从书本里跃然于心中。站在金寨红军广场,仰望高耸的纪念塔,让我深刻领悟到,红色记忆并非遥远的符号,而是每一位年轻人应当铭记与传承的精神火种。在新时代的征途上,这份精神依旧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2025级电子商务一班张可昕表示:“五天的研学之旅,让我在皖西大别山的山水间收获颇丰,让我深刻体会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此次研学将红色传承、文化体验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不仅丰富了知识,更锤炼了意志。我会带着这份收获,传承红色基因,守护传统文化,争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2024级网络安全专业二班施阳:“六安研学之旅,让红色历史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成为可触可感的鲜活记忆。红军广场上,纪念碑巍峨矗立,敬献花篮时的肃穆氛围,让我们真切体会到革命先辈的精神重量;大别山实景演出令人震撼,枪炮声、呐喊声交织成沉浸式场景,演员们生动演绎出战士冲锋陷阵的壮烈,让“牺牲”二字有了具象注解。如今霍山的青山绿水间,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先辈的奉献与坚守。此次研学让我们懂得,今日安稳生活来之不易,更应传承红色精神,以奋进姿态续写时代篇章。”

此次六安研学,是我校践行“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尝试。同学们走出校园,在劳动中砥砺心智,在文化中固本铸魂,实现了德育从认知到践行的升华。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打破学校的围墙,与更广阔的社会资源深度融合,汇入社会资源的活水,让德育扎根于广袤的天地,在“行走的思政课”中着力培养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撰稿:校刊部 3052401赵欣月】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