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8日,第十二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于山东威海顺利收官,交通路院区团队与全国顶尖队伍展开激烈竞争,凭借着卓越的战略布局和行之有效的运营方案,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荣获国家一等奖。
至此,刷新了院区在该项赛事中的历史最佳记录,交通路院区包揽创业综合主体赛道2项市级特等奖,2支进军国赛队伍分别荣获国家一、二等奖,充分彰显了上海商学院学子勇于创新、乐于实践的精神品格和扎实卓越的专业素养。
交通路院区副主任张志华、交通路院区办公室带领指导教师王巍嵘及参赛队员徐心妍、李欣怡、刘骞虚三名同学参与此次国赛总决赛。
回首团队的前行之路,每一步都镌刻着拼搏的印记,每一次晋级都是对其能力的有力证明。在校内选拔赛上,2支团队在众多队伍里脱颖而出。他们深入研究大赛章程,复盘优秀选手案例,实现了从理论知识到商业实践的重要跨越,为后续比赛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上海市选拔赛中,团队经受住了激烈的市场竞争,锤炼了过硬的本领和应变能力,协作无间,凭借雄厚实力双双荣获市级特等奖,成功晋级。在全国半决赛时,团队顶住压力,凭借稳健的运营和明确的战略思维,再一次以小组第一的成绩顺利摘得全国总决赛的入围资格。一路走来,团队师生常常训练到深夜,傍晚还在讨论比赛打法和思路,复盘每一场训练的得与失,国商241班的刘骞虚笑着说道:“虽然过程辛苦,但团队成员都乐在其中,打学创有一种‘职业玩家’的体验感。”

从校赛阶段的初步探索,到市赛阶段的激烈角逐,再至全国半决赛面临众多强劲对手的激烈竞争,院区在每一个阶段的推进有条不紊。“学创杯”高度模拟了真实的商业环境,任何细微的决策偏差,都可能在市场机制下被显著放大。正是这种高度的专注与训练的严谨,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
此项比赛,核心聚焦于“团队”。我们始终铭记,在训练陷入困境时,团队成员毫无怨言,而是迅速聚集,进行全面复盘,探寻解决问题的关键路径;同样难忘在答辩前夕,我们通宵达旦、开展模拟答辩,相互激发创新思维。我们曾因一个数据的准确性而激烈争论,也曾在突破关键瓶颈后欢呼庆祝。这种在高强高压下铸就的“革命情谊”,是比竞赛奖项本身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并非三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紧密协作的整体。

这份感悟,最终归结为“感恩”。我们向指导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从战略方向的精准指引到心理状态的细致调适,王老师始终是我们最可靠的支撑。同时,我们也感谢学校提供的优质平台与强有力的保障支持,使我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梦想的追逐中。这份荣誉,应归功于所有给予我们支持的领导和老师。
比赛虽已结束,但这段经历已深刻融入我的生命历程。它所赋予我的,不仅是商业运营的专业知识,更是面对挑战的勇气、解决问题的智慧,以及与团队共克时艰的责任感。这段在数字化商业领域奋勇拼搏的经历,将持续激励着我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迎接新的挑战。
【撰文/摄影:国商241班 刘骞虚、徐心妍、会计242班李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