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动态

公益之路,志愿之美德,都是出幼的清荷学子的身影

——普陀校区社会实践周侧记


发布者:行政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0-01-08 浏览次数:

 每批新生的社会实践周是学校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中职学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意识的重要举措。进行社会实践,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满足未来的市场需求。今年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在经历了半个学期的紧张学习后也正式加入了学校的志愿者队伍,学生们认真、勤勉的工作作风,给接受志愿服务的校内职能部门教职工和志愿服务单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整个过程中,他们团结的力量彰显了互助之美,勤奋的态度表达了奉献之魂,求实的品性弘扬了友爱之实,进取的精神表明了进步决心。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服务了学校,服了社会,在漫长的公益之路上,发扬了志愿之美德,展现了清荷学子的风采。

是出幼的“劳动者”——拿起工具,走!我们年轻不怕累

 如今中职学生们都是“03后”。在大众的印象中,“00”后的“活法”往往是比“90”后们更能引发关注的,生活在比90后更优渥的环境中,比90后更关注自我满足,比90后更娇生惯养……外界似乎更习惯于将他们与电子产品、二次元世界等等联系在一起。至于拿工具劳作,好像与他们无缘。

 有关“03后”的事实被这些可爱孩子们揭露,刻板的“谣言”便不攻自破。

 “我们班级的小朋友们,对于去哪个地方劳动从未挑肥拣瘦过,哪怕是要拿起沉重的劳动工具的、要弯腰、要用力的岗位”,班主任宋丽君老师介绍说。

 孩子们拿起有的同龄人从未碰过喷淋器、棉纱大拖把甚至是农用锄头往来于各个需要他们的“精耕细作”的户外劳动岗位。在被分配部门的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有模有样地劳动起来。他们工作得如此认真,就像自己的角色早已是一名在平凡的社会岗位上,挥洒汗水的普通劳动者。

 劳动者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劳有所得,劳动收获幸福、劳动促进社会发展、劳动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保障。“劳动最光荣”这是我们几代人在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经常听到的“金句”,现在我们可以拍着胸脯说,劳动精神已经得到了传承,传承给了这批在别人看来娇生惯养的“03后”孩子们。我们应该如同向那些为祖国的强盛而倾情付出的成年劳动者们致敬一样,向我校出幼的劳动者们致敬!

是校园的“管理者”——到教务处去、食堂学校最需要的地方去

 虽然有的岗位不需要特别的劳动工具,但需要志愿者花的力气和对责任心的要求却丝毫没有减少,这些岗位可以迅速填补学校各个部门的人员短缺。

 “哪里有需要就要到哪里去,这就是职业工作者者该负起的责任,要么就不要做,要做就要做好,我们的同学就应该用这样的要求提升自己。”班主任张玲老师说。

 比如在资料数量庞杂的教务处,老师要求他们对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纸质、电子材料进行非常细致的分类。分类的过程虽然不累,但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对玩性十足的“03后”的孩子们是一项自我挑战。

 “看到堆砌的各种材料,在自己的努力下,变得井然有序。让我觉得有一种兴奋,也许这就是所谓成就感吧,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2551901班的XX同学说。

 图书馆工作也是非常繁杂,天台上有露天的小花园,大厅有温馨的咖啡吧,台子上有各种各样的书籍杂志分门别类的放着,书库里面还有编号标签的书籍供大家参阅。前期的编号程序复杂而严格,需要认真仔细的品质,更需要团队的配合,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

 食堂的岗位是首次出现,这个岗位并不算轻松,因为它不但站立时间长还需要接触剩饭剩菜。学校的食堂管理员一开始认为,孩子们会因怕脏而选择“站个过场”。另他感到意外的,班级安排的几位志愿者每天都早早地到岗,一丝不苟地站在泔脚桶旁边值守指导、督促老师和学生们进行餐厨垃圾和干垃圾的分类投递。在人员聚集的时候,主动承担起了协助阿姨们进行餐具整理的工作。

 “这是我在食堂工作以来,第一次看到有孩子那么认真地做一般成年人都不愿意碰的工作。我对他们有点钦佩。”负责食堂餐具回收的阿姨有一些惊叹地描述道。

 管理本身就是服务,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志愿者本身更是服务,参与的工作本身就是学校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尽管小小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勤奋踏实的做事作风,是奉献之后对温暖的人的激励和鼓舞,是将来走上职业岗位必备的素养,更是国家长盛不衰、稳步向前的强大动力。他们的肩上承担着强烈的校园和社会责任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了日常学习生活中所没有的经历和经验,同样以积极勤奋的态度,寻找突破,拓展视野。

是社会的“一份子”——校外岗位也是我们展示风采的舞台

 校外的岗位需要与社会上的各种人打交道,不但工作时的场景更多,情况更复杂,而且工作者的一言一行还代表学校的形象。一切看起来对一群“03后”来说并非易事,但清荷学子们的表现并没有令学校失望。

 在校外的梦清园,有时会到园区内进行清洁维护,这些重复性的工作,并没有让他们降低完成工作的标准;他们拿起铁钳前往中远两湾城,帮助社区居民进行路面死角和绿化带的垃圾清理。同时,他们还做起了义务垃圾分类宣传员,拿起宣传册向过路居民们分发并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一位推着婴儿车的阿姨说:“小朋友们蛮认真的,虽然社区一直有人在进行宣传,垃圾箱门口也有志愿者,但亲眼目睹这群勤恳孩子付出的心血,油然而生的感动会让我们珍惜如今的越发美好的环境。我内心蛮感激他们的”。

 接待纺织博物馆的游客,不同的人群需要同学不同的能力,大家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在场馆老师的带领下,顺利完成每一项的接待任务;在顾正红纪念馆的讲解员,大家分角色各自负责一个部分,讲解熟练到位,遇到突发状况,又怎样才能从容的应对,完成讲解任务?这样的团结,又不仅仅只是在自己的团队之间,每一次志愿服务大家都以互帮互助的心态,做一些力所能及且意义极为重大的事情——弘扬爱国精神,这样的团结是对团结的升华,是民族团结、国家团结的传承和体现。

 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是一个人成长进步的强大动力。因为志愿者活动,曾经清晨赖床,常常迟到的同学,因为惦念着阳光之家里的学员而早早来到学校;曾经害羞胆怯的同学,因职业要求尝试着主动上前与陌生人交流,言语间流露的是喜悦,更是慢慢成长起来的自信。这样的改变学生自己有着亲身体会,不同的场所,不同的身份,带来的是不一样的体验与收获。求实的行事作风,不求虚荣的感人品性,是对志愿者的基本要求,同样是志愿者奉献和服务社会最真实的品质。阳光之家的特殊学员,同样有着学习和进步的需求,希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清荷学子积极准备,克服交流、了解等一系列的困难,去帮助这些学员共同进步,学习各种各样新鲜的知识和技能。青少年社工站,和孤寡老人的互动,也是对社会责任的有力认知和履行。

 志愿者是不计报酬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时间和智力,它是甘于奉献、默默付出的,满足自己精神方面需求的一个短期性或者说是间接性的工作,志愿者虽然是一种非职业行为,但这些活动有着职业者全部的要求。

 志愿精神的核心是奉献、友爱、互助和进步。志愿者代表着给予和奉献,不求回报地付出,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作为学生,他们的“务实”是长在心里的,希望在志愿活动的养分下,使这样的爱和实,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这样的收获和传承,更是知行合一、求实的为学、为德和为人。民族的大爱,需要务实的品行,传递给那些需要被爱的人。清荷学子通过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明确了身份转变,出色地完成任务,锻炼了应用能力,提高了职业素养。

【撰稿:普陀校区 张雄、曹恒览】